1 解决了当前老年人养老面临的重大难题
(1)老年人获取可信的养老信息和生活信息难
近年来,北京市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截止2015年底北京市65及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300万人。目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老年人对服务信息获取困难和对信息来源的不信任,造成巨大的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无法通过自身经验辨别信息的真伪,导致的老年人被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经济损失巨大。
(2)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养老服务供应商应运而生,但由于没有有效、可信的途径进行宣传和提供养老服务,无法产生效益,导致大批养老服务商不得不退出养老市场,造成养老服务产业来势汹汹却无处发力的尴尬处境。
2. 解决养老机器人人工智能开发的难题
(1)目前市场上服务型机器人品类很少,而养老服务的专业机器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专业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同时又拥有大数据平台支持的生产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机器人公司局限于自身资质问题无法获得大量真实数据支持,只能基于产品端进行自下而上的探索。
(2)我公司在养老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受北京市老龄协会委托负责养老助残卡的社会化运营管理工作,在最大化提高老年人满意度的基础上,整合北京市养老助残服务资源,促进北京市养老助残服务产业良性发展。拥有北京通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支持、小帮手服务器的运营经验等等。
基于以上资源,我公司研发了专业养老AI体系,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细致、更可信、更贴近需求的养老服务。这极大的解决了老年人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商的对接问题,高效的解决了供需分配的巨大养老难题。
3.加快落实养老重点工作任务的需求
2016年2月26日,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正式下发了京老龄委发〔2016〕4号《北京市2016年养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见附件一),该项文件成为了北京市各委办局推进北京市养老工作任务的指南。
(1)推进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对接
该文件将推进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对接的实现作为2016年养老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养老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实现实时信息推送及实时需求调查,全面提升和改善养老信息传递及需求调查的实现模式,能实现中央、市、区县、街乡、社区(村)各级养老主管机构对老年人的信息传递与通知推送,同时能实现对老年人广覆盖的实时需求调查,有利于推进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对接。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已经为全市的47万卡,年底200万老年人发放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卡样见图
(2),同时发展组织了约1.5万余家的养老助残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然而,老年人对于信息获取的不便性或者不信任,使得老年人与养老服务单位之间的需求对接已经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巨大瓶颈与难题。由于拥有巨大的数据资源以及身上背负的巨大责任,我们认为养老智能机器人是完成该项重点工作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可在老年人及养老服务单位之间搭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平台,成为各项居家养老政策高效落地的必然途径。
图2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2)推进制卡进程的需要
该文件第十六条要求:2016年内完成北京市200万老年人优待卡(证)变养老助残卡的工作。京福安作为老年人优待卡(证)变养老助残卡运维管理项目的中标单位负责养老助残卡的社会化运营管理工作,在最大化提高老年人满意度的基础上,整合北京市养老助残服务资源,促进北京市养老助残服务产业良性发展。
京福安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来更好的进行养老智能机器人项目的研发与应用,更好的为持卡人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极大的增加持卡人的获得感,同时促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
4. 养老智能机器人势必成为市养老产业的加速器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2016年2月6日印发的京老龄委发〔2016〕3号文《王宁副市长在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见附件二)中提及:智能居家养老是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结合,以家庭为依托,采用高科技的管理器材和管理模式开展起来的;但在中国,智能居家养老却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实施。
养老智能机器人作为高新科技的养老产品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意义,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预计养老智能机器人的成功研制与推广将为北京市带来近百亿的经济效益。目前,北京市养老模式和养老产品作为向全国推广的重要一环,已经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了养老产业的意向协议(见附件三)。同时北京市养老模式和养老产品与沈阳市、石家庄市的养老产业合作也在积极筹备中,意向协议也将在近日签署。养老智能机器人势必成为推动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加速器。